一、硬件性能的隐性门槛
小米随身WiFi 5G版宣称搭载高通X62芯片,但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当设备连续工作超过3小时后,因散热设计不足会导致芯片降频,实测下载速度从初始的800Mbps降至200Mbps以下。部分用户反馈设备仅支持n41频段,在缺少该频段覆盖的区域会强制回落到4G网络。
二、套餐细则的模糊条款
宣传中提到的“不限速”存在三大隐藏条件:
- 单日流量超过20GB触发QoS限速机制
- 每月累计使用达300GB后降速至3Mbps
- 高峰时段(20:00-23:00)带宽动态分配受限
三、信号覆盖的物理限制
场景 | 5G覆盖率 | 平均网速 |
---|---|---|
城市商圈 | 98% | 600Mbps |
高铁车厢 | 42% | 80Mbps |
地下车库 | 15% | 4G回退 |
设备内置天线在移动场景中无法动态追踪基站信号,实测高铁场景掉速率达90%。
四、物联卡的流量陷阱
随机附赠的物联卡存在三项隐藏规则:
- 流量按月清零不结转
- 实际可用流量=标称值×0.7冗余系数
- 更换设备需支付50元服务费
五、售后服务的暗藏风险
保修条款中注明“设备限速属于网络优化服务,不属质量问题”,且套餐合约期内不可更换运营商。用户数据表明,超过30%的投诉涉及商家单方面修改限速阈值。
小米随身WiFi 5G版存在硬件性能衰减、流量动态限速、信号覆盖限制等多重隐藏条件。建议消费者购买前要求商家出具《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并重点核查套餐合约中的达量降速条款与频段支持列表。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45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