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优惠的数学陷阱
运营商以「0元购机」吸引用户签约,实际通过月租费分摊手机成本。以某品牌旗舰机为例:
方案 | 首付 | 月租 | 总支出 |
---|---|---|---|
裸机购买 | 5999元 | 无 | 5999元 |
合约套餐 | 0元 | 299元 | 7176元 |
套餐资费的隐藏条款
合约套餐包含三大隐性支出:
- 强制捆绑的增值业务(来电显示/云存储等)
- 超出流量后的阶梯计费规则
- 合约期内无法降档套餐
违约金与升级限制
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终端款,例如使用12个月后违约需支付:
- 剩余50%购机款(2999元)
- 提前解约手续费(200元)
- 已享受补贴的30%(约900元)
两年期总成本对比
综合计算显示,合约机在24个月内的实际支出比裸机方案高出19.6%。若考虑以下因素,差额可能进一步扩大:
- 手机换代速度(合约期内无法更换新机)
- 运营商资费调整机制
- 手机残值损失(合约机无法自由转售)
合约机的金融属性实质是分期贷款购机方案,消费者不仅需要支付隐性利息,还丧失了资费选择权和设备处置权。建议通过裸机+保号套餐的组合实现真正成本控制。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48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