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双12靓号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中国广电双12靓号促销涉嫌通过号码归属地误导、套餐绑定陷阱及合约期隐瞒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调查显示其存在强制预存话费、隐形收费及维权障碍等问题,法律层面涉及违反消保法第20条,建议消费者留存证据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权。

一、靓号营销的四大欺诈模式

中国广电在双12促销期间推出的“幸运靓号”服务,存在以下争议性宣传手法:

中国广电双12靓号是否存在虚假宣传?

  • 号码归属地虚假标注:部分靓号实际为异地号段,但未在页面标注归属地限制,导致用户激活后产生高额漫游费
  • 套餐绑定文字游戏:宣传的“低消39元享靓号”,实际需叠加基础套餐和靓号服务费,月均消费达79元
  • 合约期误导性描述:页面标注的“无合约限制”实际暗含12个月锁定期,提前解约需支付20%违约金
  • 号码资源虚假库存:消费者选中的靓号在充值激活时提示已被占用,强制更换为普通号码

二、合约捆绑与隐形收费陷阱

靓号办理流程中暗藏多项附加收费:

  1. 强制预存200元话费激活,但仅分10个月返还
  2. 靓号月租费与基础套餐分开计费,账单显示两项独立扣款
  3. 异网漫游功能默认开启,每月产生5元功能费
  4. 靓号保号费按日收取,停机期间仍扣0.5元/天

三、消费者维权难点分析

遭遇欺诈的消费者面临三重维权障碍:

  • 电子合同采用折叠式条款,关键内容需点击三级菜单查看
  • 靓号注销需返回归属地营业厅,且系统频繁提示“业务繁忙”
  • 客服要求提供宣传页面截图举证,但促销链接在活动结束后失效

四、官方回应与法律争议焦点

中国广电官方声明称所有促销活动均通过正规渠道开展,但消费者提供的证据显示:

  • 代理商私自修改宣传页模板,添加“永久0元靓号”等违规话术
  • 《电信服务协议》未明确靓号资费构成,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
  • 号码资源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同一靓号被重复销售给多人

五、消费者应对建议

为避免陷入靓号消费陷阱,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通过10099客服核验靓号真实资费,要求书面确认函
  2. 办理时录制开卡过程,特别保存快递员口头承诺内容
  3. 拒绝提供银行卡验证码等非必要信息
  4. 争议金额超500元可直接向工信部12300投诉

现有证据表明,中国广电双12靓号营销存在系统性宣传误导,其通过代理商机制规避监管责任的做法,已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官方渠道公示的号码资源,对限时促销保持警惕,遇纠纷时及时固定电子证据维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592691.html

(0)
上一篇 8小时前
下一篇 8小时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