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靓号强制绑定最低消费引争议 用户质疑合约期与预存条款

中国联通靓号强制绑定长期合约与高额保底消费引发广泛争议,用户投诉内容包括未明确告知条款、显失公平的合约期限及隐形扣费。法律专家指出此类格式条款涉嫌违法,建议通过行政投诉与司法途径维权。

事件背景与典型案例

近年来,中国联通因“靓号”强制绑定高额预存话费、终身保底消费等条款持续引发用户投诉。例如:

中国联通靓号强制绑定最低消费引争议 用户质疑合约期与预存条款

  • 用户持有尾号AAAA的号码十余年,被强制要求预存3万元并签订月保底399元协议,否则注销号码;
  • 某用户办理尾号111的号码时被告知1年后可转套餐,实际发现被捆绑10年299元合约,转网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 已完成5年296元套餐的用户,变更套餐时被强制签订20年69元低消协议。

合约条款争议焦点

用户质疑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 告知义务缺失:多数用户表示未在办理时获知长期保底条款,部分协议通过默认勾选或口头承诺完成;
  2. 期限显失公平:合约期限普遍达10-20年,远超普通号码合约期,有案例显示最低消费限制竟延续至2099年;
  3. 费用计算模糊:预存话费与保底消费存在捆绑返还机制,实际使用中存在隐形扣费现象。

法律效力与行业现状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运营商未显著提示格式条款的,消费者可主张条款无效。河南梅溪律师事务所韩瀚指出,靓号作为公共资源,运营商单方设定超长合约已涉嫌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目前三大运营商对靓号的管理标准不一,部分省份将AA/ABC等排列组合均纳入靓号范畴,并设置阶梯式保底消费。

典型靓号资费结构(以某省为例)
号码类型 预存金额 合约期限 月保底消费
AA型 200-800元 3年 59-129元
AAA型 9600元 20年 400元

用户维权路径分析

维权建议包括:

  • 收集原始协议、通话录音等证据,向工信部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投诉;
  • 依据《民法典》第496条主张格式条款无效,要求解除不合理合约;
  • 通过集体诉讼推动行业规范,目前已有案例显示法院支持用户缩短合约期限诉求。

靓号争议本质是公共资源商业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冲突。运营商需在工信部指导下建立透明化管理制度,明确合约期限上限与费用计算规则,避免利用格式条款侵害用户选择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02455.html

(0)
上一篇 14小时前
下一篇 14小时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