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近期乌鲁木齐电信以”号码资源回收”为由,批量收回包含连号、叠号的高价靓号,要求用户签署高额保底消费协议或支付选号费方可继续使用。此类操作引发用户质疑,主要争议集中于单方面变更服务条款、协议签署透明度不足等问题。
用户权益受损核心问题
- 协议签署不规范:部分用户称办理时未签署任何靓号协议,运营商事后追加最低消费条款
- 资费标准不透明:保底金额设定缺乏明确依据,存在终身制消费限制等不合理条款
- 救济渠道不畅通:用户申诉常遭遇运营商推诿,难以获取原始签约凭证
现行法律框架分析
依据《电信条例》第三十五条,运营商有权终止欠费超60日的服务,但未授权单方面变更服务协议。司法实践中,法院多认定未经协商的长期保底消费条款显失公平。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明确反对强制靓号最低消费,但缺乏具体执行细则。
权益保障实施路径
- 要求运营商提供原始签约文件,核实协议有效性
- 通过12300申诉平台提交书面投诉,触发行政调解程序
- 集体诉讼主张格式条款无效,参考2024年浙江类似案件胜诉先例
行业规范优化建议
- 建立靓号分级认证标准,公示对应资费规则
- 强制规定协议期限上限(建议不超过5年)
- 推行电子协议存证系统,保障用户知情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0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