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骗局类型
近年来,北京地区手机靓号诈骗呈现以下主要形式:
- 虚假广告引流: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网络发布“低价靓号”信息,吸引受害者主动联系;
- 超低价陷阱:以市场价1/3至1/5的价格为诱饵,要求先付定金或全款;
- 伪造资质证明:谎称拥有运营商内部渠道,展示虚假授权文件骗取信任。
典型案例分析
2025年3月,李某被张某以办理尾号6个6的靓号为名诈骗85万元,资金被用于主播打赏等消费。类似案件中,施某某通过伪造运营商合作协议,以5连号手机号骗取定金超10万元,实际号码系租赁他人所有。
- 通过社交媒体精准投放广告
- 伪造运营商授权文件
- 要求微信/支付宝即时转账
- 收款后拉黑失联
识别陷阱方法
消费者可通过以下方式规避风险:
- 核实代理商资质:要求查看运营商书面授权文件;
- 拒绝低价诱惑:市场价格低于30%需提高警惕;
- 验证号码归属: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查询号码状态;
- 选择实体交易:要求当面完成过户手续。
法律后果与警示
2025年北京警方破获的系列案件中,涉案人员均因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获刑7年。工信部重申《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规定,禁止运营商收取选号费,消费者可向12321举报违规行为。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1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