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联通靓号事件:周某琴选号风波与号码资源内幕追踪

2015-2017年大连联通员工周某琴勾结代理商非法倒卖1092个靓号,涉案金额125万元。案件揭露运营商内部审批漏洞、号库管理缺陷及代理商监管失效等问题,最终四人获刑。事件引发对电信行业号码资源管理制度的深度反思,用户购买高价靓号需警惕法律风险。

事件背景与涉案人员

2015至2017年间,大连联通分公司业务员周某琴、刘某铭与代理商孙某宝、孟某儒合谋,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调拨1092个靓号,涉案金额达125万元。四人在公司内部形成完整产业链,周某琴作为主犯掌握一级号库管理权,刘某铭负责二级号库调拨,代理商则通过违规过户实现终端销售。

大连联通靓号事件:周某琴选号风波与号码资源内幕追踪

靓号调拨操作流程

  1. 纸质/电子审批单伪造:周某琴绕过公司审批流程,直接伪造领导签字文件
  2. 号库层级渗透:通过一级号库→二级号库→三级号库的层级结构转移号码
  3. 资费参数篡改:修改靓号月最低消费标准(通常设定为800元/月)及预存款金额
  4. 代理商终端销售:利用线下营业厅渠道违规办理过户手续

利益链条与分赃细节

涉案金额分配表
  • 周某琴:收受代理商贿赂72万元
  • 刘某铭:获得非法分成1.5万元
  • 代理商:实际获利超50万元

该团伙通过降低靓号准入门槛(如将20年合约期缩短为3年)、虚增号码价值等方式吸引买家,同时利用运营商内部系统漏洞规避监管。

司法判决与责任认定

  • 主犯周某琴:有期徒刑4年,罚金10万元
  • 从犯刘某铭:有期徒刑2年6个月,罚金8万元
  • 代理商孙某宝、孟某儒:各判2年6个月,罚金5万元

法院认定该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二审维持原判。联通公司承认存在内部监管漏洞,但未披露具体整改措施。

行业乱象与后续影响

该事件暴露三大行业顽疾:

  1. 号码资源管理制度缺陷:纸质审批与电子系统存在监管盲区
  2. 代理商管控失效:下级渠道成为违规操作温床
  3. 用户权益受损:如杨先生8888尾号被强制升级资费、丛先生14万元购号遭查封等衍生纠纷

周某琴案折射出电信行业靓号管理的系统性风险,需建立区块链溯源等新型监管机制。消费者在购买高价号码时,应核实合同条款并留存交易凭证,避免陷入长期资费捆绑陷阱。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29509.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