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靓号政策调整,用户选择权受限引争议?

中国广电近期调整靓号管理政策,强制要求用户签订长达10-20年的高额消费协议,并限制套餐变更与携号转网权利。该政策引发法律界对条款合规性的争议,用户权益保障问题成为焦点。行业对比显示广电政策严苛度居首,专家建议通过多渠道维权。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中国广电近期对靓号管理规则作出调整,明确要求用户办理包含特殊数字组合的号码时,需接受以下条款:

  • 预存3600-20000元不等的话费
  • 承诺每月最低消费200-888元
  • 合约期限延长至10-20年
  • 禁止合约期内降低套餐或携号转网

该政策引发用户对协议期限与消费标准合理性的质疑,部分用户反映营业厅未充分告知条款细节。

用户选择权受限表现

新政策实施后,用户权益受损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1. 套餐变更限制:合约期内不得调整资费标准,违反《电信条例》第三十五条关于资费市场化的规定
  2. 号码回收机制:欠费60天后系统自动销户,需重新支付高额选号费才能恢复
  3. 转网障碍:靓号用户无法享受2025年全面实施的携号转网政策

法律层面的争议焦点

法律界对政策合规性存在分歧:

  • 支持方认为靓号属于稀缺资源,运营商有权制定差异化管理方案
  • 反对方指出强制消费条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关于搭售行为的规定
  • 司法实践中,已有判例认定运营商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用户选择权

行业对比与市场影响

四大运营商靓号政策对比(2025年4月)
运营商 合约期限 预存标准 转网限制
中国广电 10-20年 3600起 完全禁止
中国移动 5-10年 2400起 部分限制
中国联通 3-5年 1200起 有条件开放

对比显示广电政策严苛度居行业首位,这可能影响其通过高性价比套餐吸引的2936万用户留存率。

用户应对建议

法律专家建议采取以下维权措施:

  1. 要求运营商提供加盖公章的协议文本
  2. 向工信部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提交书面投诉
  3. 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格式条款无效

广电靓号政策在规范号码资源使用的暴露出企业利益与用户权益的深层矛盾。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深入实施,建立透明合理的号码管理制度、平衡商业逻辑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将成为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47299.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