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靓号标价虚高,背后暗藏哪些消费陷阱?

手机靓号市场存在虚假宣传、定金诈骗、身份伪造、价格操纵等多重消费陷阱。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特殊号码的心理需求,通过直播引流、伪造凭证、二次加价等手段实施欺诈,建议通过正规渠道交易并加强市场监管。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不法分子通过直播平台或社交媒体发布”豹子号””顺子号”等稀缺手机靓号广告,利用短视频展示号码资源,吸引消费者关注互动。实际所谓”内部渠道”多为伪造,标价15万元的6连号最终无法兑现,部分主播收到转账后直接失联。

手机靓号标价虚高,背后暗藏哪些消费陷阱?

常见虚假话术清单
  • “运营商内部人员直供”
  • “限时特价低于市场50%”
  • “预付定金可保留号码”

预付定金诈骗陷阱

诈骗者要求支付30%-50%定金作为”诚意金”,通过分期付款话术逐步套取资金。牟某某案件显示,骗子以过户流程为由分次收取3.5万+1万元,最终无法履约。更有案例显示部分受害者被诱导多次转账,单案损失超10万元。

伪造身份信息行骗

为增强可信度,诈骗分子会提供伪造的身份证照片、营业厅工作证明等材料。宋某案件中,嫌疑人发送手持身份证的虚假照片获取信任,实则号码所有权归属他人。此类手法在跨区域交易中尤为常见,受害者难以及时验证信息真伪。

二次销售虚抬价格

中介通过”低价引流-推荐替代-加价转售”模式牟利:在电商平台发布不存在的低价靓号吸引咨询,转而推销真实持有的普通号码赚取差价。部分号码经多次倒卖后,价格虚高可达原始标价的3-5倍。

价格虚高典型流程
  1. 淘宝发布尾号88888标价5万
  2. 客户咨询后告知已售
  3. 推荐尾号66888实价2万
  4. 实际进货价仅8000元

心理诱导消费升级

营销话术刻意强化数字迷信,将号码与财运、事业绑定。直播带货中通过”号码开光””风水大师推荐”等话术,诱导消费者为”8888″”9999″等号码支付超额费用。调查显示实际使用这些号码的用户,遭遇诈骗比例反而高出普通用户23%。

手机靓号交易市场存在标价体系混乱、权属认证缺失等系统性风险。消费者应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业务,警惕低价陷阱与分期付款话术。相关部门需加强号码流转监管,建立统一的号码估值体系,遏制投机炒作行为。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60019.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