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陷阱:靓号变虚拟号段
部分民营运营商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将虚拟号段包装成”三大运营商实体卡”进行销售。消费者花费数百至数千元购买的”靓号”,实际为租用基础运营商信号的虚拟号段,无法进行官方实名认证,且售后服务需通过第三方公司完成。
二、高额预存话费:靓号的入场券
民营运营商针对特殊号码设置严苛准入条件,典型套路包括:
- 强制预存7200-7.2万元不等的冻结话费
- 设置2000元/月的最低消费标准
- 要求用户承诺使用年限超过10年
三、终身合约限制:靓号变终身枷锁
消费者办理靓号时需签订格式条款合约,其中包含:
- 合约有效期至2099年的终身绑定条款
- 禁止套餐降档或注销号码的限制
- 违约金高达预存金额的30%-50%
四、隐蔽服务扣费:免费升级藏猫腻
运营商常以”免费升级5G套餐”等话术诱导用户,实际操作中:
- 赠送流量包变相转为收费项目
- 优惠活动到期自动转为高资费套餐
- 在账单中混杂”云盘会员”等增值服务
五、转网过户障碍:靓号成永久绑定
用户如需办理携号转网或过户,运营商要求:
- 补缴剩余合约期全部最低消费
- 重新签订延长合约期限协议
- 支付相当于号码价值30%的服务费
民营运营商靓号套餐存在系统性收费陷阱,消费者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号码属性,仔细审查合约条款,警惕”免费升级”等营销话术。遇到争议时,可向通信管理局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6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