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员工倒卖高价号码背后:内部渠道与灰色产业链曝光

本文通过吉林电信8000万号码倒卖案,揭示了运营商内部人员利用系统权限、营业厅漏洞盗取号码资源的三种渠道,剖析了包含技术改装的灰色产业链运作模式,指出省级权限失控、行为监控滞后等监管痛点,提出建立全流程溯源体系的治理方案。

一、典型案例:吉林电信8000万号码倒卖

2023年曝光的吉林电信员工勾结境外诈骗集团案件,揭开了运营商内部人员批量倒卖未激活手机号的黑色产业链。涉案人员通过运营商机房私搭服务器,非法抽取虚拟号码池中的空白号,利用短信网关漏洞完成实名认证,最终将8000余万手机号贩卖至缅甸电诈集团。该案件暴露出运营商省级公司核心系统的权限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电信员工倒卖高价号码背后:内部渠道与灰色产业链曝光

二、内部渠道的三种获取方式

电信员工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获取高价号码资源:

  • 系统权限滥用:省级公司技术人员利用短信网关管理权限,批量激活虚拟号码池中的未注册号码
  • 营业厅信息窃取:基层员工以办理业务为名,窃取客户手机号及实时验证码转卖,单条信息售价5-20元
  • 库存号码盗卖:利用运营商库存号码管理漏洞,将回收号码重新激活倒卖,此类号码在黑市单价可达600-1000元

三、灰色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该产业链已形成专业化分工体系:

  1. 号码获取层:运营商内部员工提供原始号码资源
  2. 技术加工层:科技公司开发改码软件,批量注册虚拟身份账号
  3. 销售分赃层:境外诈骗集团按号码活跃度分级收购,优质号码单价超200元

四、监管漏洞与治理难点

现有监管体系存在三重失效:省级公司技术权限缺乏有效审计、营业网点员工行为监控滞后、跨省犯罪取证难度大。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约35%的电信诈骗案件涉及运营商内部人员泄露信息,较2020年上升18个百分点。

治理号码倒卖乱象需建立运营商省级系统操作留痕机制、完善员工背景审查制度、推行号码资源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2025年4月实施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修订案,已将运营商内部监管责任写入刑事处罚条款,标志着治理进入新阶段。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85000.html

(0)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