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靓号套餐纠纷典型案例
2022年肇庆王先生获赠尾号”6666″的电信靓号后,运营商通过”改套餐触发隐藏条款”的方式,在未实际安装宽带的情况下收取每月390元副宽带费,两年间累计多扣费9360元。此类纠纷呈现三个特征:企业名义开户导致权责分离、费用明细模糊不清、实际使用人维权资格受限。
二、暗藏的四类强制消费陷阱
- 低消陷阱:最低消费门槛需叠加虚拟业务补足,实际套餐金额远超宣传数值
- 捆绑销售:靓号强制绑定未告知的副宽带、橙分期等金融业务
- 格式条款:合约中隐藏自动续费条款,采用6号字体标注附加条件
- 系统扣费:停机保号期间仍持续收取宽带服务费
三、用户维权面临的三大困境
实际使用人常因非实名机主被剥夺投诉资格,运营商要求”必须机主本人处理”形成制度性壁垒。电子协议签署流程不规范,23%的投诉涉及伪造电子签名。更存在客服推诿、证据灭失等问题,广州某用户母亲手机套餐资费争议中,运营商以”前机主遗留业务”为由拒绝处理。
四、破局之道:多维维权路径
- 法律武器:依据《民法典》496条主张格式条款无效,通过集体诉讼追回违约金
- 行政投诉:通过工信部12300、12345等平台进行阶梯式申诉
- 证据保全:留存宣传资料、通话录音、业务受理单等关键证据
- 信用制约:向人民银行举报违规信贷绑定影响征信的行为
深圳已有23名消费者通过集体诉讼成功解约并追回资费,该案例为同类纠纷提供判例参考。建议消费者办理套餐时要求运营商书面确认三要素:合约期限、违约金计算方式、增值服务取消规则。
破解靓号套餐纠纷需建立”事前防范+事中取证+事后追责”的全流程保护机制。监管部门应强制要求运营商公示套餐负面清单,建立电子协议二次确认制度。消费者需增强证据意识,遭遇侵权时果断通过法律、行政双轨制渠道维护权益。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8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