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核心调整
工信部自2023年起逐步推进电信服务改革,明确要求运营商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并废止了靓号终身协议限制。当前新规实施后,运营商对靓号的管理转向协议期限缩短与保底消费透明化,例如部分协议期最长为10年,且需明示违约金计算方式。
选号门槛的变化
新规实施后,靓号获取呈现以下特征:
- 预存话费分级管理:根据号码等级需缴纳500-5000元预存款,分10-120个月返还;
- 消费限制灵活化:允许用户申请降低保底消费,但需签署长期在网承诺;
- 转网成本明确:携号转网违约金按未履约月份数×保底金额的30%计算。
争议与行业支持
消费者普遍质疑靓号资费门槛存在变相选号费,例如要求终身保底消费或绑定高额套餐。而运营商认为分级管理可抑制号码囤积倒卖,维护市场秩序。专家指出,新规虽取消部分限制,但十年协议期仍显严苛,需平衡企业利益与用户选择权。
用户应对建议
- 签订协议前核实条款有效期及违约成本,尤其关注转网、过户限制;
- 通过工信部投诉渠道主张不合理条款的修改权;
- 优先选择协议期≤3年的号码,降低长期绑定风险。
未来监管方向
工信部或将推动建立号码资源动态评估机制,要求运营商定期公示靓号使用规则。同时探索设立独立仲裁机构,处理因协议条款引发的消费纠纷。行业专家建议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督号码分配,实现资源市场化与公平化。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9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