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规核心:明确靓号定义与权益边界
根据2025年4月实施的电信靓号管理办法,首次对”靓号”作出明确定义:连续3位及以上重复数字、顺序数字组合或行业特殊含义号码需纳入监管范围。新规要求运营商公示靓号判定标准,禁止擅自升级普通号码为靓号。用户办理靓号时,协议期限不得超过3年,且必须通过独立弹窗展示协议条款。
二、过户流程:打破终身保底消费限制
针对此前过户需签订终身保底协议的问题,新规作出三项调整:
- 过户协议期限与原协议剩余时间挂钩,最长延续不超过2年
- 取消过户预存话费要求,改为信用担保制度
- 允许用户通过营业厅或线上渠道查询过户条件
如案例显示,重庆张先生尾号666的号码过户,原需签订20年协议,现根据新规仅需延续原企业账户剩余协议期。
三、保底消费:分级管理设定协议上限
新规建立四级保底消费体系:
- 三级靓号(如尾号AAA):月保底≤99元,协议期≤1年
- 二级靓号(如尾号AAAA):月保底≤199元,协议期≤2年
- 一级靓号(如尾号AAAAA):月保底≤299元,协议期≤3年
- 特殊号段(如历史回收号码):需单独备案审批
四、携号转网:消除隐形门槛
针对靓号转网难题,新规要求运营商不得以以下理由限制转网:
- 协议期满后的号码状态
- 历史预存话费未完全返还
- 号码市场估值差异
如湖北通信管理局查处的案例显示,运营商需在用户申请转网时10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格审核,逾期视为自动通过。
五、法律保障:建立双向约束机制
新规引入”双倍赔偿”条款:运营商违规设置靓号条款需退还用户实际支付金额的200%。同时建立靓号争议快速仲裁通道,要求15个工作日内出具裁决结果。但用户也需承担举证责任,需保留至少3年内的通信服务协议原件。
结论:新规通过量化标准、限定期限、简化流程等措施,初步解决靓号领域的强制消费、协议模糊等问题。但执行层面仍存在运营商自定义靓号等级、套餐绑定等灰色空间,需持续加强监管力度。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9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