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靓号消费取消:用户权益保障与资费调整新规落地

2025年电信行业实施靓号消费新规,明确协议期限上限与违约金标准。用户可通过工信部投诉等渠道维权,典型案例显示合理申诉可降低70%通信费用。新规要求运营商限期整改违规条款,建立协议透明查询机制。

一、电信靓号消费争议现状

近年电信靓号纠纷频发,主要表现为运营商以”靓号协议”为由强制用户接受终身保底消费、高额违约金等条款。部分用户在办理时未被告知协议细节,导致后续变更套餐或携号转网时面临阻碍。典型案例包括:

电信靓号消费取消:用户权益保障与资费调整新规落地

  • 浙江用户因尾号5个”8″被要求终身保底888元消费
  • 四川用户发现靓号协议有效期至2033年且无法取消
  • 运营商擅自将普通号码升级为靓号并附加低消限制

二、新规核心条款解读

2025年4月施行的《电信用户权益保障条例》明确:

  1. 靓号协议最长不得超过5年,到期自动失效
  2. 禁止设置终身保底消费条款,存量协议需在2026年前完成整改
  3. 违约金不得超过协议剩余金额的30%
  4. 运营商需在签约前明确标注协议关键条款

三、用户维权典型案例

湖南用户通过工信部投诉成功取消靓号低消协议。该案例显示:

  • 运营商最初要求每月69元消费,经三次投诉降至29元套餐
  • 关键维权步骤包括:完整保存协议文本、多轮书面沟通、工信部申诉
  • 最终实现零违约金销号,剩余话费原路退还

四、消费者操作指南

建议用户采取以下措施保障权益:

  1. 办理业务时要求出示完整协议文本并留存副本
  2. 发现争议条款立即通过10000号或营业厅发起异议登记
  3. 协商未果时通过工信部12300平台提交书面投诉
  4. 涉及金额超5000元可向通信管理局申请行政调解

随着新规落地,运营商需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存量靓号协议梳理,建立用户自主查询系统。消费者应主动核实现有协议状态,及时主张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将重点整治”阴阳合同”、隐形条款等违规行为,推动建立透明化资费体系。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90522.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