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靓号需求锐减,高价消费模式是否面临终结?

电信靓号市场近年呈现断崖式下跌,反映出消费者价值观的深刻转变。虚拟身份载体转移、运营商策略调整和年轻群体消费偏好变迁,共同推动高价消费模式进入转型期。

现状分析:靓号风光不再

曾经作为身份象征的电信靓号市场正经历断崖式下跌。据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靓号交易规模同比缩减62%,部分地区的”888″尾号价格已跌破万元门槛。

需求锐减的三大动因

  • 虚拟号码技术普及降低号码重要性
  • 社交账号取代手机号成为身份标识
  • Z世代更关注资费套餐性价比
2020-2023靓号溢价幅度变化
年份 平均溢价倍数
2020 15.8
2023 3.2

运营商定价策略调整

三大运营商已逐步取消靓号保底消费政策,改为分级服务费模式。中国移动最新资费体系显示,原需预存万元的号码现仅需支付200元/年的标识服务费。

年轻消费者行为变迁

00后用户群体中,仅7%表示愿意为特殊号码支付溢价。社交平台调研显示,数字身份更多通过以下方式建立:

  1. 个性化表情包收藏
  2. 虚拟头像NFT
  3. 游戏皮肤持有量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运营商正将资源转向云服务、物联网等数字化转型领域。某省级电信公司年报披露,其靓号业务营收占比已从2018年的12%降至2023年的1.7%。

随着数字服务形态的演进,传统高价消费模式正经历根本性变革。运营商需重构价值体系,将服务重心转向个性化数字体验,方能在新时代保持竞争力。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692573.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