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陷阱与虚假宣传
不法分子常通过社交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发布低价靓号广告,诱导消费者支付定金后失联。部分卖家以“运营商授权”名义伪造资质,实际通过非官方渠道加价转售,消费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且难以追责。
- 伪造运营商授权资质
- 虚构号码稀缺性抬价
- 收款后不履行过户承诺
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非正规交易过程中需提交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存在被不法分子用于注册非法账号、倒卖个人数据的风险。部分虚拟号段未严格实行实名制,更易成为诈骗工具。
三、法律风险与违规操作
我国《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明确禁止收取选号费,但部分代理商通过“预存话费+最低消费”模式变相收费。非法倒卖手机号可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购买者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四、服务限制与使用隐患
靓号常被附加隐性条款,包括:
- 10年以上最低消费协议
- 禁止转网或过户限制
- 高额违约金条款
部分用户办理时未被告知协议内容,后续变更服务时产生纠纷。
消费者应优先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号码业务,交易时需核实卖家资质、签订书面协议,避免直接转账。发现号码被违规加价或存在霸王条款时,可向工信部投诉维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70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