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露风险
在非授权渠道办理时,个人信息可能被非法采集。部分代理商通过隐蔽条款获取以下权限:
- 通讯录访问权限
- 短信内容读取权限
- 身份证影像留存
二次转售隐患
2023年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
案件类型 | 占比 |
---|---|
身份冒用 | 42% |
合约机转卖 | 35% |
虚拟运营商卡 | 23% |
诈骗风险升级
被冒名办理的电话卡可能用于:
- 伪基站信息发送
- 跨境通信中转
- 恶意欠费套利
法律责任归属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用户需对实名登记号码的异常使用承担举证责任,流程包括:
- 异常话单验证
- 营业厅凭证调取
- 公安报案记录
安全办理建议
推荐办理流程:
- 选择运营商官方渠道
- 现场核对入网协议
- 开通号码安全服务
- 定期查询名下号码
个人手机办理电话卡需警惕信息采集的合法性,建议通过官方APP实时监控账户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冻结号码并报警。保留办理凭证至少两年,定期通过工信部查询工具核验名下号码。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31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