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机制漏洞
早期SIM卡采用的COMP128-1算法存在已知加密缺陷,攻击者可通过中间人攻击伪造基站,在2G网络下强制降级认证强度,从而截取用户鉴权信息。
- 单向认证机制易受伪基站欺骗
- 密钥长度仅64位难以抵御暴力破解
数据存储风险
传统SIM卡采用EEPROM存储器,擦写次数限制在10万次以内,重要数据如IMSI、KI未加密存储,物理提取后可被克隆复制。
- EF_IMSI: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 EF_KC: 会话加密密钥
- EF_LOCI: 位置更新信息
网络兼容性问题
为兼容老旧设备,运营商保留的2G/3G核心网仍使用SS7协议,该协议缺乏端到端加密,使得SIM卡通信存在以下隐患:
- 短信内容明文传输
- 位置信息暴露风险
- 国际漫游信令劫持
物理攻击隐患
SIM卡芯片设计未考虑高级防护措施,攻击者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取敏感数据:
- 微探针电路分析
- 电压毛刺注入攻击
- 侧信道功耗分析
尽管4G/5G已采用USIM增强安全机制,但存量设备仍依赖传统SIM卡技术。运营商需加速网络演进,同时通过空中更新(OTA)强化现有卡片的安全防护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70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