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号覆盖质量遭诟病
用户普遍反映联通卡在特定场景存在网络不稳定现象:
- 农村及偏远地区基站密度不足,部分区域完全无信号覆盖
- 城市地下车库、高层建筑等特殊场景信号穿透能力差
- 地铁、高铁等移动场景信号切换延迟明显,导航应用频繁掉线
2023年用户投诉数据显示,地下空间信号缺失问题平均处理周期超过90天,导致大量用户转网。
二、套餐资费设计引争议
资费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 套餐捆绑销售普遍,宽带+手机套餐强制绑定率达68%
- 降档套餐受阻,58元/月成为最低消费门槛
- 流量计费规则复杂,限速阈值设置不透明
运营商 | 最低套餐 | 流量 |
---|---|---|
中国移动 | 29元 | 3GB |
中国联通 | 58元 | 100M宽带+20GB |
三、用户投诉典型案例
2024年某用户办理19元流量卡后,发现实际月支出达128元,且无法通过线上渠道降档套餐。另有用户反映在携号转网120天限制期内,遭遇信号质量问题却无法解约。
四、运营商应对措施分析
- 优化基站部署策略,重点补强地下空间覆盖
- 推出无合约套餐,降低用户转网门槛
- 改进终端设置指导,提供4G/5G切换方案
五、行业横向对比
截至2025年2月,三大运营商5G基站数量对比:
- 中国移动:127万个
- 中国联通:117万个
- 中国电信:100万个
但基站数量优势未完全转化为用户体验提升,网络优化能力成为关键竞争要素。
中国联通需在信号优化与资费透明化方面持续改进,建立用户信任修复机制,特别是在携号转网政策背景下,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用户留存率。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84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