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三星电子与中国联通于2025年3月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5G领域进入深度协同阶段。此次合作聚焦“终端创新驱动网络升级”模式,通过三星在毫米波传输、大规模天线阵列等领域的技术储备,结合中国联通在5G专网和冬奥场景的应用经验,共同探索覆盖增强与业务创新路径。特别是在中国电信与三星已实现的卫星通信技术合作基础上,双方正尝试将卫星直连功能与地面5G网络无缝衔接,为智慧冬奥等场景提供全域覆盖解决方案。
破解技术壁垒的核心路径
双方合作突破体现在三大技术维度:
- 频谱效率提升:采用三星28GHz频段毫米波技术,在基站侧部署128天线阵列,实现3D-MIMO波束赋型,使单用户峰值速率突破3.6Gbps
- 网络架构革新:基于vRAN/Open RAN架构重构基站形态,通过软件定义网络功能降低设备耦合度,提升联通5G专网部署效率
- 终端交互优化:联合开发支持卫星通信的定制芯片,将搜星时间缩短至15秒以内,同时保持手机续航能力
联合研发中心的创新实践
“中国联通-三星5Gⁿ终端创新联合研发中心”已启动四大专项研究:
- 动态频谱共享技术实现4G/5G网络平滑过渡
- 同频全双工技术将空口频谱效率提升100%
- AI驱动的智能切片管理系统开发
- 卫星-地面网络切换时延优化至50ms以下
生态协同与产业链共振
三星显示部门为联通定制LTPO动态刷新屏幕,配合小米13系列终端实现端网协同优化,这种“供应商-客户-运营商”三角关系正在重构产业生态。中国联通华盛公司通过开放5G消息平台接口,已接入近百家CSP合作伙伴,形成覆盖芯片、模组、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合作瓶颈与未来挑战
挑战类型 | 具体问题 | 解决进展 |
---|---|---|
网络覆盖 | 毫米波穿透损耗高 | 部署智能反射表面(RIS) |
能耗控制 | 128天线阵列功耗大 | 采用氮化镓功放技术 |
标准统一 | 卫星通信协议兼容性 | 天通芯片接口标准化 |
结论:三星与中国联通的合作已突破传统设备供应关系,通过联合研发中心形成技术闭环,在毫米波应用、网络虚拟化等方向取得实质性进展。但面对6G技术预研压力及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双方需在生态开放度与专利共享机制上寻求更大突破。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90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