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概述
当用户连接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时,设备与路由器之间传输的数据可能被第三方截获。据统计,约67%的公共WiFi存在未加密传输问题。
风险类型 | 占比 |
---|---|
DNS劫持 | 42% |
中间人攻击 | 35% |
恶意热点 | 23% |
常见攻击手段
- 钓鱼热点:伪装成商家官方WiFi
- ARP欺骗:劫持网络流量
- SSL剥离:强制降级加密协议
数据泄露案例
2022年某连锁咖啡店WiFi漏洞导致10万用户信息泄露,包含:
- 设备MAC地址
- 浏览记录
- 未加密的登录凭证
防护措施
建议用户采取以下防护手段:
- 启用VPN加密通道
- 关闭文件共享功能
- 使用移动数据处理敏感操作
法律保障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防范网络攻击,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监管盲区。
在享受免费网络便利的用户需提升安全意识,运营商应加强防护措施,监管部门需要完善技术标准,共同构建安全的公共网络环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90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