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2G网络核心架构概述
中国电信的2G网络基于GSM标准构建,核心架构包含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和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三大核心组件。基站子系统(BSS)通过A接口与核心网连接,实现无线信号与有线传输的转换。网络采用分级拓扑结构,省级核心节点承担话务汇聚功能,国家级节点实现跨域业务互通。
GSM标准的技术演进阶段
GSM技术标准经历了三个主要演进阶段:
- Phase 1(1991年):支持语音通话和短信基础功能
- Phase 2+(1995年):引入高速电路交换数据(HSCSD)和SIM卡增强规范
- EDGE演进(2003年):通过8PSK调制实现最高473.6kbps数据传输速率
中国电信2G网络升级实践
在向3G/4G过渡期间,中国电信实施了以下关键升级措施:
- 部署双频段基站(900MHz/1800MHz)提升容量
- 将传统TDM交换逐步替换为IP化软交换架构
- 引入智能网(IN)平台支持预付费等增值业务
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的协同优化
通过Abis接口优化实现基站控制器(BSC)与基站(BTS)的智能负载均衡,采用动态功率控制算法降低网络干扰。运维支撑系统(OSS)实现全网KPI实时监控,故障定位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2G网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随着用户向4G/5G迁移,中国电信采取频谱重耕策略将部分2G频段用于NB-IoT物联网部署。保留的2G网络通过以下方式提升效能:
- 部署单频段简化基站
- 采用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
- 建立跨制式互操作机制
中国电信与其他运营商的技术对比
运营商 | 制式 | 核心网架构 | 用户规模(峰值) |
---|---|---|---|
中国电信 | GSM | 分层软交换 | 1.2亿 |
中国移动 | GSM | 全IP化 | 5.8亿 |
中国联通 | GSM | 混合架构 | 0.9亿 |
中国电信通过持续的技术演进和网络优化,在保障基础通信服务的同时实现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尽管2G网络已进入生命周期末期,其积累的运维经验和技术储备仍为后续网络演进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925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