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背景与早期网络架构
在光纤到户(FTTH)普及前,中国联通部分宽带服务基于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技术。该技术通过传统电话铜缆传输数据,无需依赖光信号调制解调设备。此时用户仅需使用ADSL调制解调器(俗称“猫”)即可完成信号转换。
联通宽带的ADSL技术实现
ADSL技术利用频分复用原理,在铜质电话线上划分语音通话与数据传输频段。关键设备包括:
- DSLAM(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部署在运营商机房
- 用户端ADSL调制解调器
- 电话分离器(Splitter)用于隔离语音与数据信号
光纤未普及前的设备类型
2010年前部分地区采用混合组网模式:
类型 | 传输介质 | 核心设备 |
---|---|---|
ADSL | 铜缆 | 电话猫 |
FTTB | 光纤+网线 | 楼道交换机 |
向光纤网络过渡的驱动因素
2013年后光网改造加速,主要原因包括:
- 铜缆带宽限制(ADSL最高8Mbps)
- 光纤传输距离更长、损耗更低
- 国家”宽带中国”战略推动
用户端体验的变化与影响
光纤入户后需强制使用光猫,带来:
- 网速提升至百兆/千兆级别
- 设备供电依赖性增强
- 运维复杂度相对增加
联通宽带早期无需光猫源于ADSL技术特性,随着光纤网络普及,光猫成为必需设备。这一变迁折射出中国宽带技术从铜缆到光纤的升级路径,也体现了网络基础设施的持续演进。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976868.html